衛生署將針對市售咖啡產品訂定「赭麴毒素A」(Ochratoxin A)殘留標準,最新公告草案訂定標準限量在五ppb以下。草案一旦通過,市售咖啡產品將正式納入食品衛生管制。
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查員許雅真副表示,「赭麴毒素」與黃麴毒素類似,都是屬於天然的黴菌毒素,一旦人攝取過量,容易引起腎臟或肝臟上的病變。
根據衛生署資料,「赭麴毒素」共有三種,其中以毒素A的毒性最強,且能大量產生;「赭麴毒素A」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組織列為可能的致癌物質。
去年食藥局委託研究,共計抽驗兩百六十二件市售咖啡產品,其中有四件被驗出含有「赭趜毒素A」,包含兩件濾泡式咖啡粉及兩件生咖啡豆,但殘留量都在一點零七ppb以下。
衛生署資料顯示,「赭麴毒素A」相當耐熱,一般咖啡沖泡溫度無法降低含量,但因為咖啡豆需要經過高溫烘培,因此不同烘培的過程可以降低毒素的風險。
許雅真建議愛喝咖啡民眾,咖啡粉或咖啡豆應存放在密封容器內,避免高溫潮濕遭汙染。
~補充~ 什麼是” 赭麴毒素 “ ?
咖啡豆原料多來自高溫多濕的國家,如:哥倫比亞,牙買加,象牙海岸、印尼、巴西、依索匹亞等地,採收、運輸及儲存時若被Aspergillus ochraceus等菌污染可能會產生赭麴毒素ochratoxin,依據文獻報告,赭麴毒素可能導致肝病變、腎病變、腎癌,雖沒有證據指出赭麴毒素對人體為致癌物質,但在實驗中對老鼠確實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對於習慣性飲用咖啡者而言無疑是種傷害。
咖啡豆即使經過兩百多度高溫烘炒10至20分鐘,雖然赭麴菌大部分會被破壞,但殘留少許的赭麴菌,如果在儲藏、運輸及販賣過程沒有真空密封,加上台灣環境高溫潮濕,都可能繼續產生赭麴毒素。
部份資料來源:新聞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