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習慣喝花草茶的民眾,要注意了,因為消保會最新的抽查發現,市售花草茶,超過5成都有農藥殘留,其中菊花茶的情況最嚴重,抽樣12件,有11件不合格,其中有一家還被驗出含有11種農藥;而最毒的一種,居然超過標準含量220倍,以上這2種花草茶,產地都是來自大陸,呼籲民眾泡茶時,第一泡別喝,確保健康。
散發淡淡清香,標榜能抒壓的花草茶,成為不少人養生必備飲品,不過現在消保會抽查市面上24件樣品,卻發現有13件含有農藥殘留,連知名賣場販賣的,也在不合格名單上。消保官王德明:「農藥殘留確實不合格的話,可以處以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在菊花裡面,大概有12種,11件有農藥殘留的不合格現象。」
最毒樂活養生的白菊花茶,驗出的農藥含量超標220倍,茂喜製造的菊花茶,居然含有11種農藥,最多;這2種產地都在大陸,其他不合格的菊花茶,包括產地在德國、洲界的黃金菊花茶,另外像正泰蔘藥行、政豐農產,至於大弘農場和上島咖啡,不只菊花茶,連玫瑰花茶也不合格。
醫生說,長期飲用農藥花茶的話,會傷及肝腎,萬一孕婦喝到的話,甚至會有畸形胎可能,只好奉勸業者善盡把關,否則重視健康去喝花草茶,卻在無意間把毒素吃下肚,也實在太超過。
農曆年九天長假即將來臨,過年期間大吃大喝,最容易使身材走樣,長春診所院長劉伯恩表示,長假是暴肥症候群高危險期,呼籲放假別放縱,飲食要「三低」;蓮樺中醫彭溫雅則有一套不發胖秘訣,那就是飯前先喝水、吃蔬果,再吃魚肉,最後用米食,而且吃魚肉、米食每口一定要咀嚼30下,保證可以健美過年。
劉伯恩表示,往往連續假期過後,門診患者暴增許多,症狀幾乎都是體重快速增加、排尿減少,還併發下半身水腫等症狀。這種類似「暴肥症候群」的症狀,在與「吃」有關的節慶過後,情況特別明顯。
低糖、低鹽、低油 身材不走樣
他說六月間的端午節,四天連假,收假隔天,暴肥患者遽增,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中秋節過後,四天連假,不少患者暴肥三公斤,今年農曆年假九天,他估計,如果不節制,要九天暴肥三到五公斤不是問題。
連假後暴肥的特徵是短時間內體重快速增加,體脂率高,同時還有排尿少,併發下半身水腫等症狀,主要原因都是吃了太多高糖、高鹽、高熱量等「三高食物」,加上運動量不足,導致代謝減緩,讓體內的水份貯積在下半身,導致下半身肥胖。
劉伯恩醫師強調,其實只要遵守「三低原則」,即是低糖、低鹽、低油,還是可以有效控制體重,他建議年菜不要太油,宜清淡。同時還要多喝水、多吃蔬果,如果還能多運動,不熬夜,減重效果一定會更好。
每口咀嚼30下 收假變窈窕
以中醫減重著名的蓮樺中醫中醫師彭溫雅則教導愛美一族,控制體重「三撇步」,少用調味料、每口咀嚼30下,並且睡得好,收假後還可能變窈窕。
對於自己烹調年菜者,她建議用紅棗、枸杞取代糖,小魚、扁魚取代鹽巴,善用肉桂、八角等香料,可以減少鹽、糖的攝取,而且少油、少勾芡,能減少熱量。
至於買外帶年菜或是由家人烹調年菜的瘦身族,他建議改變飲食順序,飯前先喝大杯溫開水暖胃,再吃蔬菜、水果,接下來才攝取魚、肉等蛋白質食物,最後才吃米飯或是年糕等米製品。
調整飲食順序 高熱量不下肚
順序改變後,肚子先填低熱量高纖的蔬果,等到吃魚肉時,細嚼慢嚥,最後在攝取澱粉時,可能肚子已經八分飽,自然就吃不多。
彭溫雅建議吃火鍋,吃料不喝湯,最好連佛跳牆、魚翅羹、雞湯都少喝,但她建議,不妨多吃魚翅、烏蔘等湯中熱量低、富膠質的食物,而在吃過圍爐宴後,隔日最好兩餐都吃大量蔬果。
另外年節零食,魷魚絲、花生、開心果都是高油脂、高熱量,建議吃的時候先取一個拳頭的量用盤裝,一口零食,一片水果,不但可以中和過鹹的口感,就不會愈吃愈過癮,欲罷不能。
再則,不熬夜,也是體重控制者必須遵行的,彭溫雅說,過去有個粉領族平常經常熬夜加班,但利用年假連休七天,竟然可以瘦十公斤,原因無他,就是睡得好,吃有節制,睡眠充足新陳代謝率就會提高。
另外,放年假最好出去走走,即使窩在家中看電視,最好可以拉拉筋,或是準備個箱子,邊看電視邊做登階運動,彭溫雅分析,以中醫觀點看,人類脂肪細胞受體分布在脊椎兩側褐色細胞,因而只要運動活動到脊椎兩側就可以活動到脂肪細胞,有效控制體重。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最新調查顯示,美國體重達到肥胖標準的人口數,已經超越了那些超過標準體重的人口數。這份調查指出,美國有超過34%的比例是「肥胖人口」(obese),32.7%是「過重人口」(overweight),有6%的比例是「極度肥胖人口」(extremely obese)。 這份調查中寫著:「美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也就是720萬人口,在2005年至2006年就已經到達肥胖標準。」 這份數據是由美國健康調查中心,是「美國疾病管控與預防中心」的一個部門,針對4356名會定期去健康中心作健康調查,超過20歲的民眾,所作出的數據結果。 美國健康調查中心的一名專家表示:「在所有類型的身體健康檢查中,身高與體重確是最能代表身體機能好壞與否的綜合性指標。」 根據1988年至1994年的調查,33%的美國人體重過重(overweight),有22.9%的人口是肥胖(obese),又有2.9%的比例是「不正常的肥胖」(morbidly obese),而這個比例自此之後便以穩定的速度提升。 身為過重或是肥胖人口,有潛在的身體健康危機,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或是癌症。 有一項在去年五月針對兒童所作的調查顯示,超過32%的美國兒童體重過重,16%的兒童達肥胖標準,更有11%的兒童是「極度肥胖」。 兒童及成年人的肥胖問題,不只在美國是嚴重的情況,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是已經被密切關注的議題。
參考來源:新聞
市售加工食物中的含鈉量實在太超過! 董氏基金會最近在超商、超市與連鎖速食店抽查近八百件食品,高達四成四已屬「高鹽」食物,含鈉量驚人,一碗泡麵含鈉量是每日上限的兩倍,六顆酸梅就超過鈉攝取每日上限,一份兒童速食餐的鈉是每日上限的六到七成,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影響兒童智力發展 成長遲緩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鈉攝取過量會妨礙對鋅的吸收,影響兒童的智力發展並導致成長遲緩;高鈉也會間接使免疫力下降,導致兒童骨鈣流失、影響骨骼發育。而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胃癌等疾病,都與長期吃鹽過多有關。 這次調查共包括九十六款泡麵,都屬於高鹽食品,平均每包裝鈉含量為一千六百多毫克,相當於每日鈉建議攝取量的六成八。其中統一滿漢大餐蔥燒牛肉麵一碗含鈉量高達四千三百六十二毫克,是每日攝取上限的兩倍。夾心餅乾等甜食也是高鹽食品 許惠玉表示,一般民眾多半以為高鈉食物吃起來一定是「鹹」的,但調查卻發現,許多「甜食」竟然也是高鹽食品,例如,可口歐斯麥萊姆檸檬夾心每百公克含七百一十九毫克鈉。 此外,早餐穀類脆片多宣稱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纖,主打健康訴求,這次抽查到十四品項卻有半數為高鹽,家樂氏玉米片每百公克含鈉量高達一千零三十毫克,而同廠牌什錦果麥只有八十到九十毫克,兩者相差超過十倍。 五顆酸梅或是二十二克的無花果,相當於一天鈉攝取量上限, 吃泡麵時最好只放三分之一的調味料或不喝湯,乾果、魚乾、豆乾、肉乾幾乎都含高鈉,要少吃! 英國將「高鹽」食物定義為每一百公克食物中含鈉量超過五百毫克者;一般認為成人每日鈉攝取建議上限為兩千四百毫克(即為食鹽六克,每一克鹽含有四百毫克鈉),兒童則應更低。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林杰樑表示,天然食物中的鈉已足夠人體所需,完全不必額外補充,且習慣吃鹹後,口味變重,飲食習慣就會偏向高鹽、高油、高糖,對健康的傷害是全面性的。我國至今沒有訂出每日鈉攝取建議上限,政府應儘快訂立。 業者:產品包裝都有營養標示 對於抽檢鈉含量高,台灣麥當勞表示,該通路提供消費者多樣化餐點選擇,而且在所有產品包裝上都有營養標示,讓消費者清楚了解餐點各種營養成分,並適當調配各式餐點營養的攝取。 肯德基也強調,餐點都有提供熱量、鈉含量等各種營養成分的標示,方便消費者均衡飲食;統一企業則指出,每位消費者的口味不同,泡麵的調味包都有提醒消費者可依個人口味酌量添加,消費者若想吃鹹一點就多加一點,想吃淡一點就少加一點。
參考來源: 新聞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CI)突然中斷一項大型研究,這個高達3萬5000人、追蹤長達七年的大型研究發現,攝護腺癌病患補充硒元素、維他命E,不僅無助於預防攝護腺,甚至會導致血糖升高、攝護腺癌惡化。國內攝護腺癌權威醫師也呼籲民眾停用硒元素、維他命E。 國內攝護腺癌權威、和信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樹人以「醫學大海嘯」形容這個研究結論。張樹人說,過去,全世界有上千萬人在吃硒元素,甚至連專業醫師自己都會補充硒元素,用以預防攝護腺癌,沒想到竟然錯了十年! 為了證實硒元素和維他命E對抗攝護腺癌的效果,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針對50歲以上男性,進行一項長達十年,追蹤人數超過3萬5000人的大型研究。研究本來預計在2011年結束,但是卻在第七年突然喊卡。研究發現,進行到第七年時,因為擔心對受試者危害大於益處,因此決定立即中斷研究。 該研究把受試者分為四組,一組吃硒元素、一組吃維他命E 、一組均吃、一組均不吃。研究發現,不管是單獨使用200 微克的硒元素,或是400單位的維他命E,或是兩者合併使用,都無法預防攝護腺癌。還意外發現,補充硒元素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補充維他命E 則可能反而會使攝護腺癌惡化。 研究結論一發表,原本常在門診會建議病患補充硒元素的張樹人大吃一驚。他說,根據這個最新的研究結果,他將不再建議男性額外補充任何營養補充品,用以預防攝護腺癌。 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延驊指出,過去有很多零星研究,認為補充硒元素與維他命E可以預防攝護腺癌,也是泌尿科多年來的共識。對於這個結論,他非常驚訝。 由於研究結論剛出爐,國內大多數泌尿科醫師多表示尚未知悉該研究結論;但因影響實在很大,都說將繼續追蹤研究結論。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說,NCI是非常具有權威性的研究單位,其研究結論經常被引用為臨床治療準則,若是民眾擔心硒元素與維他命E的危害,建議遵循醫師的指導下停用。
參考來源:新聞
長期使用 體內荷爾蒙容易受到影響 沐浴乳、化妝品越香,指甲油越鮮豔,使用久了,恐將傷身!為了保持香味,並讓品質穩定,不少市售香水、化妝品、指甲油等產品都添加了「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這類化學物質屬於環境荷爾蒙,長期使用,體內荷爾蒙恐將失調。 為了保障民眾健康,衛生署最近正式公告,明年5月1日起,化妝品禁止使用「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凡含有這類成分產品,禁止輸入、製造與販售。 環保署藥政處副處長劉麗玲強調,一旦新規定實施之後,將派員加強稽查,違規業者將依法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劉麗玲指出,「鄰苯二甲酸二辛脂」屬於環境賀爾蒙,常被用來當成定香劑、塑化劑,不少化妝品都添加了這類化學物質,最常見的產品就是髮膠、香水、指甲油、沐浴乳、保養品等。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表示,味道越香的保養品、定型效果越好的髮膠以及顏色越鮮豔的指甲油,就越可能添加「鄰苯二甲酸二辛脂」。 不過,民眾單從外包裝,很難分辨出自己所使用的化妝品,是否含有「鄰苯二甲酸二辛脂」,唯一的自保之道,就是盡量少用,最好是不用。 邱品齊指出,「鄰苯二甲酸二辛脂」成分,會影響孕婦甲狀腺分泌,造成胎兒「雌性化」,一旦孕婦長期使用含有這類化學物質的產品,可能導致女嬰雌性化。 美妝產品中常含有「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這種物質常被當作塑化劑以及定香劑使用,廣泛添加在指甲油、香水、髮膠與沐浴乳當中。當產品停留在人體越久,小分子脂溶性化學物質越容易滲透被人體吸收,會擾亂人體荷爾蒙。 如果懷孕婦女接觸這類產品,影響更為深遠,女嬰恐將性早熟,男寶寶生殖發育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歐洲各國早就嚴禁保養品、化妝品添加「鄰苯二甲酸二辛酯」。 民眾該如何挑選安全的保養品呢?邱品齊建議,香味太濃的化妝品,或是香味撲鼻而來、味道可以維持一、兩個小時還不會散去的香水及髮膠,都可添加了有這類化學物質。此外,塑膠瓶罐包裝的產品也比較容易含有「鄰苯二甲酸二辛酯」。
參考來源:新聞
林青霞、翁倩玉、歐陽菲菲、何麗玲…,台灣有眾多熟齡美女,上帝似乎特別偏愛東方女性,讓東方女性擁有不老容顏。專家指出,東方女性不老之祕是黃豆、防曬、少吃。 東方女性不老秘密一:豆類多 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潘世斌說,東方飲食中很多黃豆製品,包括豆腐、味增、豆漿等,黃豆製品裡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溫和的女性荷爾蒙來源。豆類製品也是很多東方奇蹟的秘密,東方人乳癌較少,抽菸罹患肺癌的機會也比西方人低,而這個奇蹟答案就指向東方人嗜食黃豆食品。 東方女性不老秘密二:勤防曬 俗話說,一白遮三醜,東方女性中又以台灣與日本女性防曬最認真,撐洋傘、著長袖、戴口罩,艷陽下包得像「木乃伊」。醫師們異口同聲指出,人是「曬老」的!陽光是催老的一大殺手,但是西方女性卻偏愛黝黑的健康膚色,經常曝曬在陽光下,因此皮膚老化速度快。 東方女性不老秘密三:八分飽 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說,曾有研究人員發現,把老鼠分為少吃組和吃飽組,吃得較少卡路里的老鼠,不僅壽命比較長,還擁有四處活崩亂跳的活動力,顯示吃得少可以活的久,也比較健康。丁綺文說,東方養生教人吃八分飽,確實有其道理。 除了生活習慣之外,就連東方女性的體質,都讓東方女性不顯老。潘世斌指出,人的細胞總數相同,但是西方人的細胞較大,這也是西方人較為高大的原因。可是當年歲漸長,當西方女性年老時,細胞脫水,就容易顯得鬆垮。東方女性則因為細胞小,就算老了,細胞還是較為緊緻,肌肉鬆垮得比較慢,因此看起來比西方女人老的慢。 縱然東方女性得天獨厚,但抗老還是要靠持久戰。丁綺文說,女人從35歲開始老,想要擁有不老容顏,35歲就要開始勤保養。40歲之後才開始保養,就像把床單拉平而已,下面還是亂糟糟的。 丁綺文說,抗老一定要從體內開始
參考來源::新聞
現代兒童偏愛吃速食、油炸食物及汽水等食物,造成不少小胖子。一項研究指出,如果小時候肥胖,到了青少年階段若仍然肥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指標—頸動脈壁厚度變厚的風險,高達四點六四倍。 趁早減肥 改善空間比成人大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小時候胖,青少年時不胖,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則會回到跟同年齡正常的風險範圍內,因為青少年減肥之後,改善心血管方面問題的空間較成人更大,因此減肥要趁早。 台大公衛學院昨日發表「兒童時期與現在肥胖指標的變化與心血管危險因子及臨床前期動脈硬化的風險」研究結果,該研究針對七百九十一名年輕人,從十二、三歲追蹤到廿一、二歲,其中有七十八人肥胖,過重者則有九十八人。經由長達九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隨著體重增加,血壓、血糖、高血脂症異常風險會愈來愈高,且頸動脈壁的內層加中層厚度會愈來愈厚,而頸動脈厚度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指標。 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大成表示,在單變項分析時,不管以前是否肥胖,如果現在屬於肥胖,頸動脈厚度的風險都會增加,經控制各項影響因子後,以前是肥胖者,現在也是肥胖者,頸動脈壁厚度增加的風險最高,高達四點六四倍。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不僅會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台大小兒科「兒童與脂肪肝」的研究更指出,台灣地區肥胖症的兒童中,約有三成有脂肪肝。而與脂肪肝相關的疾病相當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腹部肥胖、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代謝症候群。 蘇大成指出,這個研究發現,學齡兒童、青少年時期與現在的肥胖,皆與年輕成年時期的心血管危險因子,及臨床前期動脈硬化的風險密切相關,尤其以前與現在皆屬肥胖者的風險最高
參考來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