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高溫之下,吃冰是很多人的最愛,不過,營養師建議一個星期最好不要超過二次,同時冰品配料要選擇低熱量食材,才不會吃進太多熱量,以免在暑假讓體重一不小心就增重起來,署立桃園醫院營養師董怡芳表示,巿售的一枝紅豆牛奶冰棒,吃下去等於吃了半碗飯,以一位五十公斤的人為例,可能要走一個小時才能消耗熱量,想吃冰可要付出一些代價。 如果選擇「刨冰」,在選擇配料可要注意,儘量可以選白木耳低熱量配料,同時在淋上糖水也要減半,才不會吃進去太多熱量,同時也要適度運動,達到減重效果。
炎熱高溫之下,吃冰是很多人的最愛,不過,營養師建議一個星期最好不要超過二次,同時冰品配料要選擇低熱量食材,才不會吃進太多熱量,以免在暑假讓體重一不小心就增重起來,署立桃園醫院營養師董怡芳表示,巿售的一枝紅豆牛奶冰棒,吃下去等於吃了半碗飯,以一位五十公斤的人為例,可能要走一個小時才能消耗熱量,想吃冰可要付出一些代價。 如果選擇「刨冰」,在選擇配料可要注意,儘量可以選白木耳低熱量配料,同時在淋上糖水也要減半,才不會吃進去太多熱量,同時也要適度運動,達到減重效果。
據報導指出,英國食品標準局針對兒童提出建議的鹽分攝取量,希望七到十歲兒童每天限制在5g以下,十一到十四歲才能吃6g。
澳洲國家健康與醫藥研究諮詢小組建議,
四到八歲的兒童每天不吃超過3.5g的鹽、
九到十三歲每天不吃超過5g。
目前我國衛生署針對鈉的建議攝取量,是規定在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中,以每日2400mg、相當於6g的鹽,作為每日攝取基準。只要將包裝食品上的含鈉量除以400,就是每份或是每百公克食品的含鹽量。
衛生署指出,鈉沒有攝取不足的問題,因此早期並沒有訂定每日攝取建議量,近年則在包裝食品規範中,定出成人攝取上限建議,但尚未有兒童攝取標準。未來不排除比照國際潮流,訂定國內的兒童建議攝取標準。沒有規定標準,我們仍需留意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內容,儘可能避免鈉含量高的食物,例如以英國的規範標準來計算,四歲的兒童每天不超過3.5g的鹽,相當於鈉攝取量每日不超過1400mg,因此可以將吃進去的食物含鈉量做此計算,這樣的方法既健康又安全。 了解飲食中哪些含鈉量較高的食物,應盡量避免選擇這類的食物或減低其攝取量。
鈉的食物來源 食物種類 / 來源
1.奶類及其製品 ~~ 乳酪
2.肉、魚、蛋類 ~~ 加鹽或燻製的食品,如:中西式火腿、香腸、臘肉、牛肉乾、豬肉乾、燻雞、板鴨、肉鬆、魚鬆、鹹魚、魚乾、鹹蛋、皮蛋、滷味等。罐製食品,如:肉醬、肉燥、沙丁魚、鮪魚、鰻魚等。速食品及其他成品,如:炸雞、漢堡、餡餅、各式肉丸、魚丸等。
3.豆類及其製品~~ 醃製、罐製、滷製的成品,如:加味豆干、筍豆、豆腐乳、花生醬等。
4.五穀根莖類 ~~ 麵包及西點,如:蛋糕、甜鹹餅乾、蘇打餅乾、蛋捲、奶酥等。麵線、油麵、速食麵、速食米粉、速食冬粉、義大利脆餅等。
5.蔬菜類 ~~ 醃製蔬菜,如榨菜、酸菜、泡菜、醬菜、鹹菜、梅干菜、雪裡紅、筍干等。冷凍蔬菜,如:豌豆莢、青豆仁等。加工蔬菜汁、玉米及各種加鹽的蔬菜罐頭。
6.水果類 ~~ 乾果類,如蜜餞、脫水水果。各類罐頭水果及加工果汁,如:蕃茄汁。果汁粉。
7.油脂類 ~~ 奶油、瑪琪琳、沙拉醬、蛋黃醬。
8.調味品 ~~ 味精、蒜鹽、花椒鹽、豆瓣醬、沙茶醬、辣醬油、蠔油、蝦油、甜麵醬、番茄醬、豆鼓、味噌、芥末醬、烏醋等。
9.其他 ~~ 雞精、牛肉精、海苔醬、速食湯、油炸粉、炸洋芋片、爆米花、米果、運動飲料、碳酸飲料、(如:汽水、可樂等)
參考來源:新聞
衛生署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e世代族群嗜吃重鹹口味,國內十九至六十四歲民眾每日「鈉」總攝取量均超標,尤其男性幾乎達上限值的兩倍;這些高鈉食品主要來自魷魚絲、小魚乾等休閒食品,作為主食的麵類,加工過程也添加鈉,包括麵線、油麵、包子與餃子,即使吃起來不那麼鹹,其實也隱藏高鈉危機。
成人對於鈉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400mg,換算成食鹽的用量約為6g。
若是高血壓病患,食鹽的攝取量要再降低至3~5公克(鈉含量為1200~2000毫克),但不能完全不攝取,若低於攝取量,再加上喝水與使用利尿劑,會造成血中鈉濃度下降,容易造成低鈉血症。
大家普遍瞭解高鈉攝取對於高血壓有密切的關係,與其擔心高鈉的攝取,可以去思考一下是否鉀的攝取不夠,換句話說,除了減少鈉量攝取之外,也要讓高血壓患者去加強攝取高鉀重要性,建議攝取較多的蔬菜及水果等植物類食物,此類食物具備了低熱量與高纖之特性。 先瞭解『鈉』及『鉀』對於我們人體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鈉的主要功用:
1. 調節細胞〝外〞的滲透性 2. 負責控制肌肉的感應,神經的作用 3. 調節酸鹼的平衡 4. 維持體內水份平衡 鉀的主要功用: 1. 調節細胞〝內〞的滲透性 2. 影響醣類代謝(肝醣之合成)及蛋白質合成(肌肉蛋白之合成)過程】 3. 調節酸鹼平衡及水分平衡 4. 維持神經、有助於神經衝動的傳導功能 因此維持人體功能正常的運作便需要適當的鈉及鉀離子。
一般而言,鈉及鉀離子是人體需要礦物質,由於飲食中鉀離子對於高血壓有正向的影響,若腎臟功能良好,每日所攝入過多的鉀離子,可由腎臟自行排出,因此,適當的攝取鉀離子並不會造成人體的負擔。鉀的建議攝取量為4700mg/day~ Ps. 不過腎功能退化的患者需先聽從醫師或營養師的指示下食用。
哪些食物含有鉀?
高鉀食物含量表 (含量mg) 蔬菜(每一份) 洋菇 350 韭菜 360 牛蒡 370 胡蘿蔔312 水果(每一份) 棗子272 香蕉276 楊桃161 草莓 262 記住~ 鈉、鉀攝取比例相當才有益健康哦!
參考來源:新聞
據美國學者最新研究,美國女孩進入青春期有越來越早的趨勢,高達23.4 %的黑人女孩七歲時已經開始「長胸」。公衛專家指出,青春期早熟可能會升高罹患乳癌的風險,也較容易導致自尊受損、飲食失調、憂鬱症、未成年抽菸喝酒,因此這股提早「轉大人」的趨勢相當令人憂心。
這項研究刊登在美國兒科醫學會(AAP)的《兒科醫學》(Pediatrics)月刊。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青少年醫學主任畢洛領導的團隊,調查辛辛那提、紐約與舊金山三地的一二三九名女孩,紀錄她們乳房開始隆起的年齡,其中黑人、白人、西語裔各佔約30 %,亞裔約5%。
結果發現,七歲時,有高達23.4%的黑人女孩已經開始「長胸」,白人女孩有10.4%乳房開始隆起,西語裔女孩14.9 %。八歲時三個族群的比例分別為42.9%、18.3%、30.9%。乳房隆起與月經初潮同為女性進入青春期的表徵,但前者的時間點較早。
與一九九七年一項大規模全國性調查的結果相比較,黑人女孩七歲就進入青春期的比率從一五%上升至二三.四%,而白人女孩七歲進入青春期的比率從5 %上升至10.4 %,八歲從10.5 %上升至18.3 %,增加幅度最為顯著。
畢洛指出,造成美國女孩越來越早熟的可能原因有二,首先是體重逐代上升。美國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充足的體脂肪是進入青春期的先決條件之一。這次調查顯示,無論哪一個族群,身體質量指數(BMI)偏高的女孩會比較早熟。
其次則是雙酚A(bisphenol-A)之類的環境化學物質或環境荷爾蒙。先前有多項研究顯示,常見於奶瓶等塑膠容器的雙酚A,會影響人體荷爾蒙(尤其是雌激素)的分泌,導致青春期早熟。
不用大量佔用土地放牧,不用磨刀霍霍向豬羊,不用進食品廠加工,世界上第一個實驗室培養的“無害肉”——“人造肉腸”即將在半年內做漢堡包用了!
下課10分鐘你總是坐在原位?
身為上班族的你坐辦公室也很少活絡身體?
快起身動一動吧!
因為美國研究指出,即時平時有運動習慣加持,久坐依舊會抑制免疫系統,嚴重更可能提高死亡率,而且女性比男性嚴重。 美國防癌協會「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近13年來共追蹤12萬3千名健康男女的日常生活習慣,發現久坐對女性的影響比男性嚴重。以男性來說,每天坐超過6小時,死亡率將提高17%,坐著又不運動的人,死亡率更提高48%;女性若每天坐超過6小時且常常運動,死亡率將提高37%,而不運動的人更將升高94%。 研究作者之一派托(Alpa Patel)表示,無論是坐辦公桌還是賴在沙發上,只要是長時間坐著都會影響健康,就算常常運動的人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為一直坐著會影響新陳代謝,造成血壓和膽固醇升高等風險。 此外,坐太久更將抑制免疫系統,提高罹患癌症的機率,而且身體不活動時,血液循環會變慢,也導致血管栓塞。因此,專家也建議,坐1到2個小時就起身動一動,能讓血液流通順暢,有空時更要到戶外運動,常保身心健康。
參考來源:新聞
歐洲食品局發表研究報告認為,此前頗有爭議的甜味劑阿斯巴甜對食品安全無害。
人造甜味劑阿斯巴甜由化學家在1965年研製潰瘍藥物時發現。由於它甜度高、熱量低,被廣泛使用在飲料、甜點、糖果、奶製品和藥品等之中。此前有研究發現,阿斯巴甜可能與孕婦流產和某些癌症有關。
歐洲食品安全局表示,該機構從2006年開始對阿斯巴甜的安全性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阿斯巴甜在進入消化系統後分解成人體內天然存在的苯丙氨酸和甲醇等物質,阿斯巴甜並不進入血液迴圈,不在人體內積存。有關阿斯巴甜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質疑沒有足夠的科學根據。
歐洲食品安全局同時指出,阿斯巴甜的攝取量應保持在每公斤體重每天40毫克以內。
Aspartame
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屬於一種代糖,經常使用在低糖飲料當中。
一種約比蔗糖甜200倍的甜味劑。
代糖已經被認為成一種神經毒素,損害神經系統,故這些症狀主要與神經系統有關。
一些常見的與代糖有關的症狀為頭痛,記憶力衰退,癲癇,視力消失,昏迷及腫瘤。
代糖更可使以下疾病加重或導致類似這些疾病的症狀, 比如︰纖維性肌痛,多發性硬化,系統性紅斑狼瘡,多動症,糖尿病,老年性或早老性痴呆,慢性疲勞綜合症和憂鬱症。
研究已證明代糖能釋放自由甲醇。
長期甲醇的毒性可影響腦中的多巴胺系統而導致上癮。
甲醇又稱木醇,占代糖的1/3,此物質己被劃為嚴重的代謝性毒物和麻醉劑。
最近的新聞中,經常有關於世界級運動員和其它健康人仕在服用代糖後猝死的報導,其原因與代糖損害心臟的傳導系統有關。
研究發現,代糖\’阿斯巴甜\’(Aspartame)會過度刺激或干擾神經末梢,增加肌肉緊張,而引發偏頭疼。
而低糖可樂、低糖汽水、無糖口香糖、冰淇淋、綜合維他命和許多成藥中都含有阿斯巴甜。所以對代糖過敏的人,只要啜飲一小口低糖汽水,就會引發頭痛。
參考來源:新聞
礦物質「鈉」的小檔案:
主要功能: 維持細胞內外水分的平衡、維持細胞壁滲透壓平衡 保持神經和肌肉的刺激感受性、保持血液、體液酸鹼值的平衡。
缺乏時的症狀: 噁心、嘔吐、厭食、腹部絞痛、脈搏快且弱、嗜睡、肢體麻木、抽搐、肌肉痙攣、昏迷、呼吸困難。 過量攝取的結果: 心臟收縮力降低、不安、激動、失去定向、肌肉震顫、抽搐、尿量減少、皮膚和黏膜乾燥、體溫上升、舌頭紅、 腫、口乾、血壓過高。 哪些人需要特別補充: 勞動或運動量大且流汗極多者、長期管灌病人 (這就是為什麼運動完要喝運動飲料等電解質水,因為運動飲料是個含鈉量較高的飲品,所以它不能當白開水灌,尤其高血壓患者應酌量飲用) 「你會不會吃得太鹹?」衛生署調查發現,國人鈉攝取量幾乎是建議量的一點五倍;過去一周裡,近半數民眾曾吃過醬菜、豆腐乳、鹹魚、洋芋片跟臘肉等高鹽食物,高鹽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血壓升高。 衛生署資料顯示,發現國內19-64歲男女,每日鈉的總攝取量為4580、3568毫克,分別達每日鈉攝取上限2400毫克(6克鹽)的1.9、1.5倍。
調查也進一步發現,國人恐忽略的油麵、麵線,竟是貢獻男性主要鈉攝取來源第一名的加工食品,且光一碗泡麵中的鈉含量其實就超過當天鈉攝取上限,再度呼籲國人飲食減鹽,避免中風發作。 阿基師提供一個小撇步,他建議民眾準備一個有刻度的小容器,將六公克的鹽倒入,加五倍的水溶解,烹調時,就以這些鹽水調味,就可以管制鹽攝取量。 貼心小提醒:食物、調味料裡都含有鈉,使用時也要斟酌、聰明選擇。 加上適當運動、排汗可幫助體內排除過多的「鈉」。
參考來源:新聞
許多人的早餐都會來上一碗豆漿,且豆漿富含維生素B1、B2、B3,以及鐵、鈣等營養素,很多大人小孩都愛喝;不過大陸健康網站指出,若豆漿的草酸鹽和腎臟中的鈣結合,會使腎結石擴大,因此腎結石的患者不宜喝豆漿,此外,豆漿還會導致痛風、脹氣,所以痛風患者和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能喝。署立台東醫院泌尿科表示,腎結石患者還是可喝豆漿,不要喝太多就好,大陸網站的報導有些誇張。
醫師說,會引起腎結石,主要是水喝太少、吃太鹹以及偏食造成,其中水分攝取不夠、吃重鹹是最主要原因;他說,除了腎結石患者,一般人喝豆漿也必須適量,不要喝太多就沒問題。為恭醫院營養師彭雪雲說,一般會建議腎結石的患者多喝水,才能讓體內的廢物經由尿液排出,腎結石的病患並非完全不能喝豆漿,而是要少喝。
此外,胃不好的人確實要避免喝豆漿,因為豆漿含有一種酵素抑制的物質,會影響消化功能,因此腸胃不好的民眾,最好不要喝。
至於豆漿喝太多會引發痛風嗎?彰化基督教醫院血管醫學防治中心蔡玲貞營養師表示,這其實是一般人的誤解,黃豆是「植物性」普林食物,且豆製品所含的普林量其實不高,研究證實除非是急性發作期,否則即使痛風患者還是可以適量攝取,每日攝取約2份豆類製品(約480cc豆漿),不但不會誘發痛風,還可以協助降膽固醇、降血脂。
另外大陸網站提到,紅糖中的有機酸與豆漿的蛋白質結合後,會嚴重破壞營養成分。營養師表示,一般人本來就不會在豆漿中加紅糖,該則報導之所以提到這點,應該是想強調有機酸會阻礙人體吸收蛋白質,而非著重在不能加紅糖,其實酸性食物中都含有機酸,雖然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但不見得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