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在吃吃到飽之前,先餓肚子的民眾注意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近日收到一名7 5歲無糖尿病史的蕭老太太,過去一週少量進食,病發前天,自覺食慾變佳而大量進食,飯後發生意識不清、手腳抽搐,類似癲癇的症狀。家人緊急送醫,診斷發現,是長期斷食,再次飲食所引發的「再進食症候群」。
蕭老太太過去無腎臟相關疾病,急診電腦斷層並未發現新的腦中風或血管梗塞。腎臟內科醫師劉文勝向病患和家屬詢問後發現,蕭老太太在病發前一天,自覺食慾突然變好,所以那天吃得很多。血液和生化檢查發現,蕭老太太血糖高達228mg/dl(正常範圍為空腹94-118mg/dl,進食後兩小時<200mg/dl),經過診斷,才發現是「再進食症候群」。
長期斷食突然再次進食後,高血糖引發胰島素大量分泌。導致原本因體內飢餓而暫時休眠的所有細胞,同一時間因胰島素作用而大量活化,將血中的鉀、磷、鎂吸收到細胞中,進而引發電解質失衡,就會造成意識不清、肌肉無力、心律不整,嚴重甚至會致命。
現在營養及生活條件進步,這類住院患者較為少見。但老年人免疫力較差,常有合併病症,造成食慾不良,因此進食減少的病患常常有合併低血鈉現象,若鹽分補充太快,在年紀大、瘦小、低血鉀的女性患者身上,更容易因為血液鹽分上升太快而引發腦部細胞受損,臨床照顧上更應該小心。
年長者進食要定時定量,切忌勿暴飲暴食,生活作息要規律正常,年輕族群若過度節食,再大量進食也是「再進食症候群」的高風險群。若有營養和進食困難的相關問題,請尋求醫療專業人員協助,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風險和疾病。
部份資料來源:新聞搜查
圖片來源: http://henan.qq.com/a/20120613/000569_4.htm